自2009年珠中江三地开启一体化合作进程以来,已取得初步进展。日前在中山召开的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第五次联席会议上。记者了解到,截至目前,三市已签订各类合作协议45个,初步形成了宽领域、深层次、多形式的区域合作局面。 2009年4月,珠中江签署《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》后,建立了党政领导小组会议、政府联席会议、专责小组工作会议、党政领导小组办公室碰头会4个层面的会议制度,并就有关专项合作领域成立了9个专责小组,加强各层面的互访、沟通联络和磋商。
今年是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》“四年大发展”的验收之年。据了解,珠中江三市将加快推进饮水联网工作,由江门市牵头争取尽早出台《珠中江城市(镇)供水联网方案》,推进水资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。此外,三市也将加快各电厂的脱硝工程,争取在2013年全部完成。
会上,审议通过了珠中江经济圈建设2012年重点工作计划及《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》报批程序。据悉,该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,并将争取在今年6月底前共同颁布实施。《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》、《珠中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》也有望在年内编制完成。
珠中江三市科技主管部门共同起草的《珠中江区域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》也于会上签署,三市将以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区域重点合作领域,形成结构布局科学合理、配套互补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体系。
记者了解到,截至目前,珠中江三市政府、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共签订了45项合作协议,涉及基础设施、城市规划、产业布局、公共服务、科技交流、环境共治、应急协作等多个方面,已初步形成了宽领域、深层次、多形式的区域合作局面。
■亮点回顾
◎实现公路年票互认 每年可省1.87亿
2010年1月,珠中江经济圈率先实现公路年票互认,三市机动车辆(摩托车除外)凭有效年票缴讫凭证(或标识)免费通行三市普通公路收费站(含国省道收费站);实行高速公路代收路桥通行费的收费站免收路桥通行费次票。据了解,互认后惠及三地800万市民,每年能节省1.87亿元出行成本。
◎珠中江互拨长途 费用等同打市话
2011年10月起,珠中江三地市民只需办理5元∕月的资费叠加包,即享受一体化资费方案,在三地市范围内通话免除长途费和漫游费,等同于拨打市话。三地实现“通信资费一体化”的同时,也实现了通信网络、通信服务的一体化,每年三市市民通信费用支出可减少2.87亿元。
◎共开跨市公交21条 公交IC卡实现互通
珠中江三市共开通跨市公交线路21条,目前已实现了公交IC卡互通。江门公交卡已与广州等市联网对接,成为全省首批公交“一卡通”的互认城市之一。珠海已在公交线路上试运行“岭南通”,计划今年6月在全部线路上应用,届时将与所有应用“岭南通”的城市实现公交卡互认。
◎广珠城轨将全线贯通 珠中有望“无缝对接”
2011年1月,广珠城际轨道通车到珠海北站,记者了解到,今年珠海北段至珠海站城轨也将顺利贯通,届时广珠城轨将全线贯通。当前,贯通珠海中山的香海高速公路工作报告业已编制完成,今年3月,珠海、中山两市13条重点跨界道路的规划建设达成共识,两地交通有望实现“无缝对接”。
◎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
三市建立了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。在跨界水污染治理方面,珠海、中山完成了前山河综合整治第一阶段工作,采取了清淤、整治河涌、清理河沿岸违规搭建等措施。在大气复合污染治理方面,通过综合治理工业锅炉排放、油气回收改造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等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。